查看原文
其他

一念无明:他的世界,是停不下来的跳楼机

小弯钩 三点一弯钩 2022-11-03
喜欢吗?点击右上方就能分享!


专栏作者:MISS蔷薇


刷完余文乐一战封神的“一念无明”,这部反映香港本土生态的作品。


虽然是小成本制作,但因其出色的剧本、扎实的叙事功底以及演员们精湛的刻画和表现。


电影将躁郁症病人回归社会后的底层社会万象尽收眼底。


引起了很多人非常沉重或压抑的共情,表示看完有一种刻骨的绝望。


 


1

畸形的原生家庭,他失手弑母

 

阿东原生家庭的畸形,让他的内心一直住着一个没吃饱奶的孩子。


当懦弱不负责的父亲和功成名就的弟弟都潇洒的抛弃久病卧床、情绪反复的母亲而去的时候,只有这个饿着的孩子承担照顾母亲的责任。


在自己的生活和经济一团糟的情况下,依旧大包大揽的扛下所有包袱,坚决拒绝送母亲去养老护理院。

 

也许他是在努力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他心里的小孩一直在苦苦祈求“妈妈,现在只有我留下来照顾你了,你看看我啊,给我一点关注和爱好不好”。


可是没有用,他的母亲只会固执的惦念着他远在美国快活潇洒的弟弟,同时,一遍又一遍的骂他“你个扑街”。



阿东的母亲,也是一个活在虚妄中的可怜人,承受着身体和心灵病变的双重折磨。


内心孤傲的她拒绝承受现实的不堪,于是将内心所有黑暗与魔鬼的部分都分裂出来,投射给了眼前照料她的阿东。


这样,她就还是原来那个风华绝代、受到万千男人追捧的妙龄女人,以及拥有一个定居海外、光宗耀祖的优秀儿子的成功母亲。



一个破碎的灵魂,又如何能拯救另一个破碎的灵魂呢?


严重缺爱的阿东并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驾驭这份扭曲而膨胀的责任感,最后只能在生命力的透支和耗竭中自我毁灭。


这是他躁郁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他后来失手弑母的悲剧基础。


躁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情绪在冰与火之间剧烈拉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同停不下来的跳楼机



很多心理治疗和社会工作的老师提到过真正和精神病人打过交道,会发现他们都是很善良的人”。


是啊,就是这样一群天性善良、不忍伤害别人,但又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这份善良的傻瓜,才会无所适从的将所有能量都转化为自我攻击,并在这些攻击的巨大威力里分裂和异化致病吧。

 

比如抑郁症。当一个人的责任感与他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悬殊过大时,抑郁就产生了。


而这里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指的心理能力,爱的匮乏会直接导致这部分能力的虚弱。



2

 善良的阿东,一次次将攻击内化


入院之前,和未婚妻在讨论是否将母亲送去养老院时,他脆弱敏感的神经觉察到未婚妻在指责他“装好人”。



康复出院后,他的情绪一度是非常平稳的,甚至比很多人要更有控制的意识和力量。


无论是朋友婚礼上的临时发言事件、求职的屡次受挫,甚至听到挚友坠楼自杀的新闻时,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回归到乌烟瘴气的社会以后,在各种或细微、或剧烈的刺激里,我一直揪心着他可能会突然重新发病。


本以为他情绪全线崩塌,山崩地裂之间一片狼藉的可怕,可是阿东没有。


有一个细节,在他打电话请朋友帮忙找工作时,过强的自尊心让他触及到了“你是不是在可怜我”这个情绪点,阿东愣住了,两眼空洞的喃喃重复了两句之后,挂断了电话。



躁郁症的病理学基础,根本就容不得他对情绪做出如此具有空间和弹性的反应和处理。


但他没有爆发,更多的是在努力压抑和隐忍。


并且,他学会了发泄情绪能量,沿着香港长长仄仄的街道大步奔跑、大口喘气



一直到后来,阿东一心所爱的未婚妻再次出现在他的世界,他对生命的热爱重新被点燃了。

 

他甚至开心的告诉老爸“那些过去补得回来,我都补回来啦,你也可以的,现在就去弥补你作为一个父亲对我的亏欠吧”。



那种蓬勃而出的生命力,就好像他的“天台计划”中那些湿润的泥土和旺盛的菜苗,风吹过的气息里全部都是满满的希望。


看到这里是我第一次眼眶湿润,可能预感到这些美好的延展空间有限。毕竟,天台太小了。


果然,下一个镜头的基督教堂里,在未婚妻看似宽恕,实则满含恨意的“小组分享”中,每一句声泪俱下都是对阿东的控斥和攻击。



阿东的梦碎得很彻底,那一刻他知道过去再也回不去了,巨大的落差在他的脸上露出狰狞,他意识到自己情绪即将失控,跌跌撞撞的快步离开了教堂。


在家楼下的超市里,开始不顾一切的抓着大把巧克力往嘴里塞,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拍照,他“被”重新发病了



弑母精神病的标签被了翻出来,像狗皮膏药一样重新甩在了他身上。


阿东真的发病了吗?


也许那是一个临界点,但他清醒的意识到了,并且遵照医生嘱咐,企图通过吃巧克力来稳定情绪。



善良的阿东最终忍住了他躁狂易伤人的部分,全部转化为了自我攻击,开始重现意志减退和消沉的抑郁症状,日日躺在狭窄逼仄的床上默默流泪。



3

家人、社会的疏离


康复出院后,家人、社会是怎么对待阿东的呢?


父亲


他的父亲,在接他回家以后,即使充满了歉意和愧疚,也努力学习着去承担和“爱”,可依然在枕头下藏了一把锤子,用来防御可能发病的儿子



他是恐惧的,恐惧源于陌生和不了解,对于这个曾经被他抛弃的儿子,曾经弑母的孩子。


他无法通过情感联结来驱散不确定的恐惧,就像阿东说的“你根本就不认识我”。


 

未婚妻


阿东的未婚妻,因为受到阿东弑母、发病入院的牵连,独自承受着理想、情感和经济的多重压力,经历了非常人能想象的黑暗和痛苦。


她带着没有成功修复的心重新接近阿东,但目的却不再是“爱”,而是为了踩在阿东身上去彰显自己的“宽恕”。



她需要把自己的痛苦裹上圣洁的外衣投射给阿东,自己站在神的位置上自我安慰。


邻居


他的邻居们,在了解到他的过去以后,翻脸无情的提出了让他们搬走的要求


他们也是恐惧的,没有人愿意和有严重前科的精神病共处一个屋檐下,也没有人有兴趣去了解他是不是已经康复,远离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

 

众生皆苦,每一个人的感受都是真实的,不可指责的。但是似乎每一个人都过度沉溺于自己的苦海中,而丧失了看见彼此的能力。

 

当所有的镜映中都呈现出“你不正常,你有病”时,那种钻心透骨的至深孤独和绝望,恐怕会让任何一个正常人变得不正常吧。




4

救赎


好在,这部电影里,始终有星星点点闪烁的光芒。

 

阿东的父亲,这个曾经“扑街”的男人,选择在阿东康复出院后,承担起父亲的责任照料他。

 

正如他所说“我读书少,不懂精神病,给不了他很好的照顾,害怕他再复发”。


但是经过一番挣扎,他没有采纳精神病家属互助小组和阿东弟弟的建议,放弃了将阿东重新送回精神病院的念头。

 

他和阿东弟弟通电话时问的那个问题“什么都可以判给别人做吗”,既是在问阿东弟弟,也是在问自己,之后他趴在栏杆上失声痛哭。



他的一生都在逃避和推卸责任,但是那一刻他领悟到了“不是所有事都能判给别人做,否则将后悔一生”。


这是我第二次流泪的地方。


我能感受到父子二人禁锢了几个世纪的情感开始向彼此流动,他开始发自内心的接纳和看见自己这个饱受磨难的儿子。


也许这只是一个开始,他们各自都还有复杂的功课需要完成,未来还有异常艰难的路要走,但又如何呢?

 

一念无明,转念即是般若。



另一个是陪伴阿东的小男孩。只有他是唯一能够真正看见阿东的人,是那面唯一澄净清晰的镜子。


阿东在这面干净的镜子里,证实了自己是个正常人,所以每一次小男孩陪伴在身边,都是阿东情绪最为轻松、敞开,能量最为平稳的时候。



小男孩在阿东病情发的日子里:


每晚都会敲墙壁给他念“小王子”;


会和阿东在天台分享自己的想要成为“种植手艺人”的秘密;


会在“天台计划”失败后,安慰阿东“不要紧啊,这里环境不合适的话我们就把它变得合适吧”。



是的,灰暗狭窄、密不透风的环境真的很糟糕。


但是不要紧啊,有爱这个bug的存在,这套日复一日运作着、看似冗长无解的程序,总有一天会被破解的,对不对?




你经历过什么样的情绪崩溃?

你是怎么走过这个最黑暗的时期的?




三点一弯钩专栏作者:MISS蔷薇,社会工作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对探索内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外表文静内心蹦哒,不轻易给自己下定义的土象星座女生,感性也爱抽丝剥茧的本质。个人公众号:苏醒纪(sxj1766)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可能还喜欢

当抑郁症静悄悄的来,一定记得你还有我

60%的抑郁症是天生的,生来抑郁,

要如何过好这一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